中欧体育-时隔147天,张辉请辞,二度卸任!石家庄功夫成中甲第8支换帅球队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云霞:大学学历,军转干部,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侯马市作协副主席、侯马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先后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山西日报》、《中国散文家》、《山西文学》等各类报刊发表散文300余篇,数十篇在军内外获奖。曾获 “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文学作品集《山野》。
清明回家上坟
刘云霞
父母走后,上坟基本成了回乡的唯一动因。
清明回家上坟,半是祭祖,半是寻“根”。
惯例是先回家再去坟地。约好了时间,兄妹各家及下一代从不同处来,抵达时,各路人马往往要差个前后脚。父亲在时,先到的自然先回家,帮父亲张罗饭、收拾家。现在父母都已故去,老房老院也给了别人,“家”只是物理和心理意义的。先到的就到院里转转,再隔着窗户看看,明知屋里早已是人家的东西,仍想从中找回一些记忆和念想。
哥说,我们就像恋家的老犬,人没了,也要追守着熟悉的老巢、熟悉的味儿。
有家时,家是港湾,人到车驻,车就是靠岸的船。如今,大队部场院成了我们惯常的停车点。
从大队部到坟地的往返间,我们总习惯在小村各家各巷转转,用哥的话说:好不容易回来,见见老人儿,看看老房老院啥的;更多是许多无以言状的东西。
“大队部”是村人习惯的叫法,其前身是“管理局”,再往前好像是家庙,而今是村委会所在。大队部位居村子中心,曾经也是一个村子喜怒哀乐的集结地。“管理局”时代这里是一个老式四合院。在这里,我们跟着母亲花一天时间给远在数百里外的父亲“摇”过电话,和众多的学生娃一起吃过比自家饭还好吃的“忆苦思甜”饭,和全村老少一起开过似乎总是剑拔弩张硝烟味十足的村民大会。这里一度也做过我们的教室,屋内粗大的梁柱将学堂隔出了旧时私塾的气息。作为全村四合院之一,它和村里李、王、刘、陈等各家大院一样,都容驻过不同时期的岁月。四合院外,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纽带般连接着不同院落亲疏恩仇的串串故事,也让小村沿此可以走向更久远的记忆。
眼前的大队部是一排小平房,静静寂寂中像一池水滞流止后的深潭,又如一台重做系统后的电脑,小村的昨日从这里已无从查到了。村里那些石狮把门、有门当户对照壁等刻着村庄基因和宗族密码的四合院也消失殆尽了,侥幸留存下来的老房老宅多半也是残垣断壁。单就保存完好度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起的一批“阳光大瓦房”成了小村建筑起点,它曾将小村的故事从四合院迁到一个新场景,演绎了小村从“生产队”到“包产到户”不同时期或悲或喜、或喧嚣或沉静的日子。而今,这些大瓦房正被一栋栋白瓷墙红屋顶的二层小楼所替代。红、白两色映照下,小村亮了、艳了,但似乎也越来越空了、闷了。原来是人找房,现在是房找人,一个个空房如没了瞳仁的眼睛少了应有的生气。那些池塘、磨房、井、麦场等曾经链接全村人衣食温饱的枢纽不知何时也没了踪影。
好在南北街、东西巷虽已硬化加宽总归还是原来的经纬,能够让人顺着脉络找到记忆中张王李赵各宗脉的旧院所在。
但那些旧院里走出的人往往也是认不得的。循着情感的印痕走向岁月深处的婶子大娘,闻声而出、迎面而来往往是探寻的目光。当对方在我们脸上依次搜寻后仍一脸陌然时,我们便把排行老大的哥推出来:“你认得他吗”?这时便有颤微微的老手伴着颤微微的声音落在哥身上:这是那“驴娃”吗?一声只有爸妈在世时才会响起的乳名瞬间启开了我的泪闸:如果母亲再世也可以这样硬朗着并拉着我的手说话!我终于抑制住了上前拥抱和偎靠的冲动,泪流中听任老人抹着泪絮叨着与母亲间曾经的往事。
乳名,随着一代人的远逝,要日渐随风而去了。
学校是每“回”必去的地方。这里最早是一座庙宇。南有戏台、北有大殿,我们懵懂的求学生涯就是从戏台后有些昏暗的南室和传说中不时冒出神秘青烟的北殿开始的。现在校址还在,庙宇的规制早已了无痕迹;几易其貌后的排排校舍内外,身缓行滞耳聋语痴的老人取代了曾经的琅琅书声和雀跃打闹的孩童。走出家门、成了城里人后,曾经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能回到学校,在儿时的课桌前再坐一回,重温一下旧日的时光。如今终于决定进去坐上一坐时,没想到没能与梦想拥抱,却与日渐空心化的乡村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问号握手了——这里现今是镇里的养老院,以极有限的力量承接着远近十里八村的两端人群之一—— “99”队伍;那支胚芽中的“61”队伍则被没有父母烛照的车辆日复一日地载着,在家与他乡的幼儿园间摆渡。
村庄,原是一个以家为圆点、以田园为中心聚集乡情、亲情的地方,而今田园还在,乡情却日渐荒芜,亲情更是少有团圆了。
只有在清明、七月十五这些乡俗祭祖的日子,才会有超越阴阳两界、贯通天地南北的乡情、亲情大会聚,村庄才凸显出其“根”的主题。
这时,那些门口蹲着或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兴奋地和进出的家人、过往的路人打着招呼,比平日里提了不少精神;一向空旷寂寥的路上,也有了三三两两玩耍的孩童。这一老一少两支留守队伍的中间人群,通常都外出打工了,村里那些高门新院应是这些奔波者的重大航标之一。
步出村外,对流在路上的车声人影渐渐多了起来。我们边走边应和着远远近近的招呼声:都回来了?哥和姐马上就婶啊、伯啊、老五、小六地应了。从年龄上来说我和村里的联系应是不断档的,只因少时外出求学后一直较少回家,在村里老人手眼里属于有些印记又不太清晰的:这是那二妮子?我也会悄悄问哥姐,这个是张家老三?那个是李家老四?都这么老了?!就连儿时的伙伴,少时的同学,如果不是脚下的土地和相伴的老面孔,多半也相见不相识了。
而小妹及下一代孩子们在村人眼里早已错乱得理不清了。不敢想,我们之后孩子们回来,是否全部是“客从何来”了?
听哥说,刘家早先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在清明这个最隆重的祭祖日,每次都是一支多支脉的大部队;上坟时按照宗脉长幼,地下埋的、地上跪的位置、序列很清楚。现在住址脉系近的大户仍在沿袭这一老规矩,刘家枝高杈远,我们记忆能够得着的只有祖、父两代了。祖父母的坟已不见,每次凭的都是两代坟几十米之隔的感觉,约摸个位置燃香烧纸,顺致意于谱系中的所有先祖。对于祖父母两位老人,记忆是模糊的,有的只是父辈口中一串串辛酸的故事,祭奠的,是一份宗族伦理中心理告慰;而对于父母,生命撕裂之痛中更多了冥冥中来生今世的幻想。坟头几番插柳,希望柳能成树,标明人生代际赓续的方位,荫庇亲人的魂灵,因为是在别家的土地,终未能如愿。
外祖父母的坟在几里外小镇上。原本也应该去的——明明还有后人在,岂能让亲人的坟头荒着?!每当想起母亲一次次响在那里的悲声,这种想法总是更迫切。但每每总因时间等等似有若无的原因,坟头香火依然没燃起来。
这时,我们就会跟侄女说,把这些坟地位置记准了,我们总归有来不了的一天,亲人的魂灵要由你来告慰,刘家的香火要靠你来续燃了。
在这坟连坟,地连地,地上日渐陌生,地下仍是伦理贯通一世界的村里,乡愁的寄托也许只有这无形的宗脉香火了。
村东的老槐树是每次回乡的终结地。久远的时间累叠使这棵古树有了太多传奇的故事,也使槐树自身成了村人眼里维系一村祸福的神树。一脉粗大的横枝被小心翼翼地砌了砖柱支撑保护起来,悄然不觉中,槐身上也越来越多了禳灾祈福的红绳。我是无神论者,但每每看到这棵和小村、和先祖经年累月一路相伴的古树,便有一种找到家、寻到根的归属感和踏实感!
因为敬畏保全下来的这棵古槐,在道道防线溃塌后,会否成为小村最后和唯一的坚守?
(责任编辑:杨志强)
短篇小说有奖大赛征稿启事
为活跃本群气氛,繁荣本平台文学创作,决定即日起开展一次短篇小说有奖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征稿范围:本平台所有投稿作者
2、征文题材:不限
3、字数限5000字以内。
4、参赛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在任何媒体和微信平台发表过的作品禁止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5、征稿时间:3月15日起至4月15日止。
6、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7、奖品设置:
一等奖奖品:现金100元及文化礼品一份(崖柏或澄泥砚镇尺一副及字画一幅)
二等奖奖品:现金50元及文化礼品一份(同上)
三等奖奖品:现金30元及文化礼品一份(同上)
8、参赛稿件请寄本平台小说邮箱:3295584939@qq.com,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注明“有奖参赛”字样,不注明者不与评奖。
9、所有参赛作品将在本平台择优发表,获奖篇目将从所发表作品中评选。
10、评选时将适当参考其作品的阅读量及留言数,阅读量高和留言多的作品,优先进入备选范围。
本次有奖大赛所有奖金及奖品由卢云峰老师全额赞助。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ID:zgzjxgx)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